《杜蘭朵》Turandot
《杜蘭朵》Turandot
為普契尼 (Giacomo Puccini) 創作曲歌劇,共三幕,改編自義大利劇作家卡洛 · 戈齊 ( Carlo Gozzi) 的作品,普契尼在世時未能完成全劇的創作,在普契尼去世後,弗蘭科·阿爾法諾根據普契尼的草稿將全劇完成,並於於1926年4月25日在米蘭史卡拉歌劇院首演,由托斯卡尼尼擔任指揮。在該歌劇中,普契尼部分採用了中國民謠〈茉莉花〉的曲調。
作曲
賈科莫·普契尼
故事作者
卡洛 · 戈齊
於大都會歌劇院 (Metropolitan Opera House/metopera.org) 表演中的劇照,其中的杜蘭朵公主由烏克蘭女高音柳德米拉·莫納斯提爾斯卡 (Liudmyla Monastyrska) 出演,而決心贏得圖蘭朵 (Turandot) 愛情的大膽王子由男高音李龍勳(Yonghoon Lee) 扮演,女高音埃莫內拉·賈霍 (Ermonela Jaho) 則飾演忠誠的僕人柳兒 (Liù) 傳奇男低音費魯喬 (Ferruccio) 弗拉內托飾演盲人國王帖木兒,馬可·阿米利亞托指揮。
這部歌劇的標題源自波斯語圖蘭多赫特 (Turandokht ),意思為圖蘭的女兒,是印歐語系詩歌中經常稱呼中亞公主的名字,圖蘭可能是中亞的一個地區,曾經是波斯帝國的一部分。杜蘭 (Dokht) 是杜蘭特 (dokhtar) 的縮寫,為女兒的意思,類似英文中的 (Daughter) 。
波斯文寫法:
杜蘭朵公主歌劇海報
由 Leopoldo Metlicovitz - Originally from here, 公有領域, https://commons.wikimedia.org/w/index.php?curid=2998314
劇情大要
ᠳᠠᠢᠦᠨᠤᠯᠤᠰ
大元帝國大汗、永恆的騰格里敕令,欲娶公主杜蘭朵者,須猜對公主的三個謎語;但如有猜錯,日出時便要處死。
流亡中國的韃靼 (татарлар) 王子卡拉富與父親帖木兒、侍女柳兒在北京 (元大都) 城重逢後,即看到之前猜錯的波斯王子在杜蘭朵親自監斬下遭到處決。
韃靼人
歌劇伊果王子(Prince Igor)裡的韃靼人
唐朝時波斯王子的正式服飾
但卡拉富王子被杜蘭朵公主的美貌吸引,不顧父親、柳兒和三位大臣平(Ping)、龐(Pang)、彭(Pong)的反對來應婚,答對了所有問題,原來這三道謎題的答案分別是「希望」、「熱血」和「杜蘭朵」。
但杜蘭朵拒絕認輸,向父皇撒賴,不願嫁給卡拉富王子,於是王子自己出了一道謎題,只要公主若在天亮前得知他的名字,卡拉富不但不娶公主,還願意被處死,公主捉到了王子的父親帖木兒和丫鬟柳兒,並且嚴刑逼供。柳兒自盡以示保守秘密。帖木兒此指責杜蘭朵十分無情。
元朝公主服裝
天亮時,公主尚未知道王子之名,但王子的強吻 (現在會涉及性騷,勿學) 融化了她冰般冷漠的心,而王子也把真名告訴了公主。公主也沒公佈王子的真名,反而公告天下下嫁王子,並說王子的名字叫:「Amore」,即「愛」。
杜蘭朵公主中引用的中國民謠:茉莉花