由 Signature_Robert_Schumann.jpg: Sir Jamesderivative work: Oblongo (talk) - Signature_Robert_Schumann.jpg, CC BY-SA 3.0, https://commons.wikimedia.org/w/index.php?curid=15422238
由 Signature_Robert_Schumann.jpg: Sir Jamesderivative work: Oblongo (talk) - Signature_Robert_Schumann.jpg, CC BY-SA 3.0, https://commons.wikimedia.org/w/index.php?curid=15422238
德國作曲家、鋼琴家和有影響力的音樂評論家,是浪漫主義時代最偉大的作曲家之一。
一開始舒曼學習法律,後來放棄了法律研究,有成為鋼琴家的遠志,他的老師、德國鋼琴家弗里德里希·維克曾非常看好他,覺得他可以成為歐洲最優秀的鋼琴家,可惜舒曼手部受傷後,此一希望也隨之而逝,無法變成鋼琴家後舒曼將他的生命力集中在作曲上,舒曼一生的創作非常豐富,其創作情感細膩,由於他本身就是鋼琴家,在鋼琴創作的作品中,可以看到非常專業的編排。
舒曼簽名
1810年舒曼出生在德國薩克森的小鎮茲威考,其父奧古斯特·舒曼為一家書店兼營出版人,孩提時期的舒曼最大興趣是文學而不是音樂,在閒暇之時更是熱衷於寫作,在此期間創作了許多小說和散文,偶爾也從事一些音樂活動。
奧古斯特·舒曼 舒曼父親
12歲的時候舒曼組織了一個小型的管弦樂隊,又組織了一個文學社,並開始寫作關於藝術和詩歌的論文。
青年時期的舒曼被青春期的苦惱折磨著,他的父親積極的引導他向音樂方面發展,然而舒曼的母親約翰娜·克里斯蒂安娜(娘家姓施納貝爾)希望兒子能學習法律,以便將來能找到一份體面的工作。1828年舒曼中學畢業,這時他的父親也去世了,他如母親的願望,去了萊比錫學習法律,第二年又到海德堡繼續學習。
舒曼的母親
《童年即景》(Kinderszenen)
帕格尼尼
1828年,舒曼高中畢業,在一次慕尼黑旅行中結識了詩人海因里希·海涅後,迫於家庭壓力,他離開學校前往萊比錫大學學習法律。
1830年舒曼在海德堡附近的法蘭克福聽了一場帕格尼尼的演奏會,從此立志要成為一名鋼琴家。
這一年聖誕節舒曼回到萊比錫全心投入成為鋼琴家的練習中,這時他已經20歲了。
因為起步晚,舒曼強迫自己高強度長時間的練習,據傳他還發明了一種機械來鍛鍊手指的肌肉,意圖使手能更大,彈出更大的音程,而舒曼的手在這種錯誤的練習摧殘之下,右手的無名指完全麻痹,不能再演奏,此時成為音樂家的唯一希望只有往作曲家的道路上走了,然而舒曼並沒有放棄鋼琴,鋼琴的創作始終是其作品中重要的一部分。
舒曼的鋼琴
By Vwpolonia75 (Jens K. Müller) - Own work, CC BY-SA 2.0 de, https://commons.wikimedia.org/w/index.php?curid=10205693
克拉拉
1836年,舒曼26歲時,在維克教授處學習的舒曼結識了教授德里希·維克 ( Friedrich Wieck ) 的女兒克拉拉 (Clara)。
克拉拉本人是一位著名的鋼琴家和音樂神童,因此開始了終生的音樂合作。克拉拉和羅伯特也與德國作曲家約翰內斯·布拉姆斯建立了密切的關係。
印在100德國馬克正面的克拉拉·舒曼畫像
由 Deutsche Bundesbank, Frankfurt am Main, Germany - http://www.bundesbank.de/bargeld/bargeld_faq_dmbanknotenabbildungen.php, 公有領域, https://commons.wikimedia.org/w/index.php?curid=3813499
1840 年,舒曼與弗里德里希·維克的女兒克拉拉結婚,並與弗里德里希反對這樁婚姻進行了漫長而激烈的法律攻防戰,經過他不懈努力,終於在萊比錫郊區的小鎮舍訥費爾德(Schönefeld)與克拉拉結婚。兩人育有八名子女。
舍訥費爾德鎮標
舒曼患有一種精神障礙,最早於 1833 年表現為嚴重的憂鬱性抑鬱發作,這種症狀反覆發作數次,並且越來越多地出現被金屬物品中毒或威脅的妄想。現在認為,雙相情感障礙和汞中毒的結合導致了舒曼作曲生產力的「躁狂」和「憂鬱」時期。
1854 年自殺未遂後,舒曼在自己的請求下被送進恩德尼希(現波昂)的精神病院。他被診斷出患有精神病性憂鬱症,兩年後因肺炎去世,享年 46 歲。
德國波昂,羅伯特舒曼和克拉拉舒曼的墳墓。
By Commons:Sir James or german WP:Sir James - Own work, CC BY-SA 3.0, https://commons.wikimedia.org/w/index.php?curid=4063791