賈科莫 · 普契尼
Giacomo Puccini
1858年12月22日—1924年11月29日
賈科莫 · 普契尼
Giacomo Puccini
1858年12月22日—1924年11月29日
全名:賈科莫·安東尼奧·多米尼科·米凱萊·塞孔多·馬利亞·普契尼 (Giacomo Antonio Domenico Michele Secondo María Puccini ) 義大利作曲家,其作品受到了浪漫主義、現實主義的影響,為19世紀末和20世紀初最重要的歌劇作曲家之一。
著名的作品有《波希米亞人》、《托斯卡》與《蝴蝶夫人》等歌劇,這些歌劇當中的一些歌曲已經成為了現代文化的一部份,其中包括了《賈尼·斯基基》的〈親愛的爸爸〉與《杜蘭朵公主》中的〈公主徹夜未眠〉在內。
《波希米亞人》
-我的名字叫咪咪
普契尼出生在義大利托斯卡納盧卡 (當時是托斯卡納大公國盧卡) 的一個音樂世家,父親在他5歲時去世,在舅舅福圖納托·梅吉(Fortunato Magi)那裡來學習音樂,但是福圖納托卻認為普契尼是個沒有修養且粗俗的學生。
圖納托·梅吉
托斯卡納大公國
Granducato di Toscana
朱塞佩·威爾第
普契尼在盧卡教堂的風琴演奏家與唱詩班教師時,觀賞了著名的歌劇作曲家威爾第的歌劇《阿依達》之後,決定當一位歌劇作曲家。
因為普契尼1880年進入米蘭音樂學院就讀,在浪漫派作曲家龐開利(Amilcare Ponchielli)及巴齊尼(Antonio Bazzini)的指導下學習作曲。
安東尼奧 . 巴齊尼
阿米爾凱爾 · 龐開利
21歲的這一年,他創作了《安魂曲》(Messa),標誌著普契尼家族與盧卡的基督教音樂長久合作之下的顛峰。
托瑞德拉古時期
托瑞德拉古
從1891年開始,普契尼幾乎都待在位於維亞雷焦南方的小鎮托瑞德拉古(Torre del Lago),在1900年,普契尼買下土地而且在湖上建造一間別墅,(現在的普契尼別墅博物館)。
普契尼在這裡居住到1921年,因為受到泥煤汙染的影響才搬遷到維亞雷嬌,在他去世後,普契尼別墅里修建了一座陵墓,普契尼就被安葬在陵墓的小教堂里。後來他妻子及兒子去世後也安葬在那裡。
普契尼別墅
By Elisa.rolle - Own work, CC BY-SA 4.0, https://commons.wikimedia.org/w/index.php?curid=57328388
托瑞德拉古時期普契尼的第3部歌劇《瑪儂·雷斯考特》(Manon Lescaut )於1893年公演,獲得巨大的成功,使普契尼與劇作家雷基·伊利卡(Luigi Illica)及喬賽普·賈科薩(Giuseppe Giacosa)確立了合作的關係,他們在接下來的三部歌劇共同合作,後來成為普契尼最知名的作品。這三部歌劇分別是:《波希米亞人》、《托斯卡》、《蝴蝶夫人》。
《蝴蝶夫人》片段
《杜蘭朵公主》是普契尼最後的作品,在普契尼去世時仍未完成,最後的一幕是由阿爾法諾(Franco Alfano)根據普契尼的草稿來完成的,不過不清楚阿爾法諾是否完全遵循普契尼的草稿。
弗蘭科·阿爾法諾
阿圖羅·托斯卡尼尼
托斯卡尼尼於1926年4月指揮《杜蘭朵公主》首演時,他選擇不演出阿爾法諾完成的部分。當演出進行到普契尼完成的部分結束後,托斯卡尼尼停止管弦樂隊的演奏,然後轉身對觀眾說「這齣歌劇到這裡就結束了,因為在這個時候這位大師(意指普契尼)已經過世了。」
2001年,義大利作曲家貝里奧(Luciano Berio)根據原本的手稿完成了《杜蘭朵公主》一個新的正式的結局,但此版本並不常被演出。
後來中國作曲家郝維亞也寫了另一個版本的結局,在中國國家大劇院上演。
歌劇作品
1884年:《群妖圍舞》(Le Villi)
1889年:《埃德加》(Edgar)
1893年:《瑪儂·雷斯考特》(Manon Lescaut)
1896年:《波希米亞人》(La bohème)
1900年:《托斯卡》(Tosca)
1904年:《蝴蝶夫人》(Madama Butterfly)
1910年:《西部女郎》(La fanciulla del West)
1917年:《燕子》(La rondine)
1918年:《三合一歌劇》(Il trittico)
1926年:《杜蘭朵公主》(Turandot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