Серге́й Васи́льевич Рахма́нинов
1873年4月1日-1943年3月28日
俄國的作曲家、指揮家及鋼琴演奏家
1943年臨終前入美國籍。
20世紀最偉大的作曲家和鋼琴家之一。
他的作品甚富俄國色彩。
充滿激情、旋律優美。
其鋼琴作品更是以難度見稱。
拉赫曼尼諾夫從四歲開始習琴,然而最初並無突出的表現。
1882年,由於家道中落,拉赫曼尼諾夫一家遷往聖彼得堡,拉赫曼尼諾夫入讀當地的聖彼得堡音樂學院,1885年經介紹往莫斯科拜師尼古拉·茲韋列夫門下接受嚴格的鋼琴訓練。
10歲時,他編寫的歌劇《Aleko》獲獎。
19歲時,編寫了著名的《升c小調鋼琴前奏曲》,成為他於樂壇上的代表作。
同年更完成他的《第一鋼琴協奏曲》。
1892年,拉赫曼尼諾夫於莫斯科音樂學院第一榮譽畢業,並開始他的作曲生涯。
1906年,由於俄國政治上的動盪(1905年俄國革命),拉赫曼尼諾夫舉家離開俄國暫居義大利。
1909年,拉赫曼尼諾夫第一次往美國表演,他為表演更編寫了被譽為最困難的《第三鋼琴協奏曲》。
1915年初,以兩週的時間完成十五首東正教《徹夜禱》的聖詩譜曲。
1917年,拉赫曼尼諾夫獲邀到瑞典演出,他乘此良機舉家離開俄國。
1918年移居美國。開始其鋼琴演奏生涯,在他人生餘下的廿多年裡,再無踏足祖國。
1931年,拉赫曼尼諾夫於瑞士琉森湖邊置產,編寫了以鋼琴及交響樂演奏的《帕格尼尼主題狂想曲》。
拉赫曼尼諾夫曾經說過:「我感到我工作時比閒散時更強,所以我祈求上帝讓我工作到生命的最後一天。」
六十九歲時,拉赫曼尼諾夫仍不停四處演出,直至於1943年2月才因身體不適被逼停止下來,診斷出患了黑色素瘤,返回美國治療。同年3月,病情惡化,無法進食,到了3月26日更陷入昏迷狀態。一群音樂家聯名以電報預祝他的七十歲大壽,可惜他卻無緣慶祝自己的誕辰,最終於1943年3月28日於加州辭世,葬於當地。葬禮上按照遺願,演出了他的《徹夜禱》,包括他生前最喜愛的第五首:《主啊,讓你的僕人安詳離去》(俄語:Нынѣ отпущаеши...)。